孙中山知道洪秀全有问题,为何还盛赞他?
众所周知,孙中山曾自诩为“洪秀全第二”。那么,孙中山究竟是如何评价洪秀全和他的太平天国的呢?这种评价,在他的一生之中,又有过怎样的变化?这变化里,有着怎样的玄机?
1902-1912年,孙中山出于“排满”的现实需要,刻意忽略太平天国的落后之处,对洪秀全高度赞誉
1911年,孙中山与宫崎寅藏谈话。宫崎询问孙的革命思想源头何在。孙回答道:“革命思想之成熟固予长大后事,然革命之最初动机,则予在幼年时代与乡关宿老谈话时已起。宿老者谁?太平天国军中残败之老英雄是也。”①孙与洪秀全乃是同乡,幼少年时代能够时常听到本乡“宿老”聊洪秀全,一点都不奇怪。
1902年之前,孙从未读过任何关于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的可靠的历史著作。这一点可以从他该年与刘成禺的一次谈话中得到证实。孙把为太平天国撰写信史的重任委托给刘:“太平天国一朝,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,只有清廷官书,难征文献。……吾欲子搜罗遗闻,撰着成书,……发扬先烈,用昭信史,为今日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。”②孙当时最为神往者,乃是“汉人失国二百余年”,洪秀全却能“以一介书生”的身份,在“贫无立锥,毫无势位”的情况下,“登高一呼”,竟然响应者万千,得以“雄据十余年”。孙还感慨,若没有“英国助清”,太平天国未必会失败。③
1904年,刘成禺秉照孙中山的请求,写成《太平天国战史》。孙为之作序,将洪秀全与朱元璋相提并论;将那些肯定朱元璋、否定洪秀全的言论,斥之为“以成功论豪杰”。孙认为,洪秀全面临的环境远比朱元璋恶劣。朱元璋时代,距离汉人亡国不足百年,士大夫还未忘记华夷之辨;洪秀全的时代,距离明亡已二百余年,士大夫如曾国藩、左宗棠等,早已“不明春秋大义”,反助清廷“以汉攻汉”。④
洪秀全在后世舆论中的“匪贼”名号,也让同为造反者的孙中山,颇感同病相怜。1907年1月,孙曾建议日本作家池亨吉写下其对革命党人的亲身见闻,“使他们值得赞颂的地方为世所知”,以免如太平天国那般在后世“得个大逆不道的长发贼之污名”。⑤
因着“排满”的现实需要,晚清最后十年,孙中山相当频繁地盛赞洪秀全和太平天国。至1912年达到巅峰——清帝退位,孙以临时大总统身份,拜谒明太祖之陵,其祭文将“洪杨发迹于金田”誉为证明人心所向的“义旗”。⑥
但孙实际上也渐渐明白,除了“排满”之外,太平天国并无更多的“进步意义”。如1907年,孙曾在讨伐清廷的檄文中,明确告诫革命军,不可重蹈义和团、太平天国当年“作妖言”、“仇外人”、“排他教”、“定一尊于天主,烧夷神社,震惊孔庙”等反文明的覆辙。⑦更晚一些时候,孙也终于承认,自己早年关于太平天国的失败主因乃是洋人干涉的说法其实不对,“洪秀全之所以失败,这两个原因(笔者注:外交失和与未及时北伐)都是很小的;最大的原因,是他们那一般(班)人到了南京之后,就互争皇帝,闭起城来自相残杀。……洪秀全当时革命,尚不知有民权主义……那种失败,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。”
进入民国后,孙中山曾有长达十年的时间几乎不谈洪秀全;至1922年后,又因现实需要,再度盛赞太平天国的“圣库制度”
1912年之后,长达十年的时间里,孙中山极少提及洪秀全和太平天国。显然,清帝逊位,“排满”已成,洪秀全及太平天国的历史,对孙而言已无现实意义。
至1922年,洪秀全才再度进入孙中山的革命视野,被频繁提及。该年1月4日,在桂林广东同乡会为孙举行的欢迎会上,孙发表演说,将自己提倡的“民生主义”,与洪秀全的“废除私产”,及苏俄的共产主义,划上了等号。孙说:“民生主义,即贫富均等,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。但民生主义,在前数十年,已有人行之者。其人为何?即洪秀全是。洪秀全建设太平天国,所有制度,当时所谓工人为国家管理,货物为国家所有,即完全经济革命主义,亦即俄国之今日均产主义。”⑧
孙所提到的“工人为国家管理,货物为国家所有”,即洪秀全当年进入天京城(南京)后所推行的圣库制度:废除一切私营工商业,“商贾资本,皆天父所有,全应解归圣库”,百姓一切私有房产、金银(不得超过五两)、珠宝、粮食、货物一律收归公有,存入圣库。粮米、绸缎、布匹、油盐等由国家控制;所有工匠编入体制内,从事集体生产。天京城内一切生产、分配,全由政府掌管。⑨
虽然对资本可能造就贫富不均一事怀有很深的戒心,强调要“平均地权”“节制资本”,但孙中山从未在关于“三民主义”的正式论述中,说过要取缔私有土地和私有资本。其之所以于1922年1月在桂林的公开场合盛赞洪秀全的“圣库制度”与自己的“民生主义”共通,当与其1921年12月底在桂林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会见有极大的关系。马林与孙谈及:1、承认苏俄并与之公开结盟;2、改组国民党;2、建立革命武装等问题。孙对获取来自苏联的援助很感兴趣,在随后的公开讲话中“投桃报李”对“俄国之今日均产主义”释放善意,当属情理中事。
1923年10月,苏联顾问鲍罗廷抵达广州,孙中山与苏联的合作步入实质性阶段。孙在公开场合借太平天国来弥合三民主义和苏俄政策之分别的做法,也越来越多。如该年12月2日,在一次宴请击退陈炯明部队有功将领的活动上,孙发表公开讲话,如此说道:“诸君或者还有不明白民生主义是甚么东西的。不知道中国几千年以前,便老早有行过了这项主义的。……就是几十年以前,洪秀全在广西起义之后,打十几年仗,无形中便行了一种制度,那种制度和俄国的共产制度是一样。他得了湖北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几省,人民受过兵灾之后,许多财产无人管理,他便集中于国家,用政府去管理,所以他打了十几年仗,没有借外债,人民也丰衣足食。等到曾国荃破南京之后,搬运南京财产,有几个月之久。诸君看他的政府是何等富足呢?……太平天国此等制度,便和俄国所行的共产制度一样。……所以洪秀全的政府,便异常丰足。像那样把社会上无论大小财产都集中到政府手内的制度,只有洪秀全能够实行,俄国现在还行不通。所以他们改行一种国家资本制度,把极大的财产收到政府手内来,像大矿山、铁路、银行等都收归国有。”⑩
由“把社会上无论大小财产都集中到政府手内”一句,可知孙其实非常了解洪秀全的“圣库制度”究竟是怎么回事。孙也不可能不明白,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抢掠。但孙仍要将其与三民主义、苏俄制度划为同类,显然是出于现实需要而故作“曲解”。
以洪秀全的“圣库制度”来连接民生主义与苏俄制度,作为二者的润滑剂,说服力其实有限。但孙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。为获取苏援,他不得不在理论问题上有所迁就,采取模糊策略。故1924年“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”上,孙的演说,仍不得不抬出洪秀全,来弥合“新旧同志”之间的裂痕。孙说道:“至共产主义之实行,并非创自俄国,我国数十年前,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已经实行,且其功效较俄国尤大;后为英国戈登所破坏,故今日无从考证。若俄国今日所行之政策,实非纯粹共产主义,不过为解决民生问题之政策而已。本党同志于此,便可十分了解共产主义与民生主义毫无冲突,不过范围有大小耳。诸君既能明白民生主义之真义,则新旧同志因误会、怀疑而生之暗潮,从此便可打消。”
事后看来,这种曲解,并没有能够打消“新旧同志因误会、怀疑而生之暗潮”。这暗潮实际上愈演愈烈。
注释
①孙中山,《自述革命思想及行动之缘起》,1911。本文所使用的孙中山资料,全部引自《国父全集》,故其标题与《孙中山全集》有所不同。②孙中山在东京与刘成禺的谈话,《撰写太平天国历史以宣传排满》,1902。③孙中山,《支那保全分割合论》,1903/09/21。④孙中山,《汉公著[太平天国战史]序》,1904。⑤孙中山,《建议池亨吉赴中国为革命活动做见证人》,1907/01/05。⑥孙中山,《谒明太祖陵文》,1912/02/15。⑦孙中山,《中华国民军政府讨满洲檄》,1907/04/25。⑧孙中山,《欲改造新国家当实行三民主义》,1922/01/04。⑨章开沅,《太平天国在天京实行的几种制度》,见《章开沅文集(第1卷)》,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5,P159-160。⑩孙中山,《打破旧思想要用三民主义》,1923/12/02。(11)孙中山,《关于民生主义之说明》,1924/01/21。
- 孙中山知道洪秀全有问题,为何还盛赞他?2016-10-17 09:10:39
- 史上最大诈骗案:假冒宋徽宗女儿骗宋高宗2016-09-30 09:09:25
- 江西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书院2016-09-17 09:09:49
- 北大哲学系教授楼宇烈:要对传统理解、认同和尊重2016-08-26 08:08:00
- 民国时一次失败的抄家事件2016-08-26 08:08:25
- 庄周与惠施的辩论秀2016-08-22 09:08:28
- 近年来,朝鲜有多少高官叛逃?2016-08-20 09:08:56